七分看选品,两分看运营,一分看天命。
这句电商界的至理箴言永远不会过时,而对于TikTok这个重兴趣和内容种草的平台来说,选品的分量占比还会更重。
过去我们聊过选品的基本流程和避坑事项,今天就聚焦产品本身的属性,整合理清四种在TikTok上真正走得通的选品思路和打法。
妙手跨境
01
季节性产品
主打节奏,及时收手
有些产品天生就和季节气候绑定,比如东南亚酷暑中畅销的手持小风扇、防晒冰袖,海滩上高频出现的泳衣、太阳镜;寒冬里全球都需要的热水袋等等。
做这类产品的思路比较共通,提前两三个月做预测和备货,同时预热链接,季节一到推爆主打款,但也要把控好节奏。
以东南亚小风扇为例,建议先摸透往年热卖款的共性卖点,再紧盯今年有无新变化,比如更小巧便携,蹭上了新热点IP,风力更大......这些都是潜力信号。
然后借助Google Trends,找准往年核心关键词搜索量开始爬升的时间点,以此为信号,提前上架测款预热,数据跑出来后,锁定表现好的产品作为主力,小批量分次发往目标市场。
重点是,收手的时机也同样关键,同样通过Google Trends观察往年搜索峰值出现及回落的时间节点,销量开始走下坡路时,就要果断缩减甚至停止备货。
滞销积压,往往源于对季节尾声的误判。
妙手跨境
02
节日型产品
爆发力强,但别贪心
节日型产品与季节性逻辑相似,但周期更短、爆发更猛。
西方感恩节、圣诞节、万圣节,东南亚的开斋节、泼水节前夕,都是消费需求集中喷涌的时间段。
比如圣诞树、万圣节整蛊道具、开斋节的头巾地毯、泼水节的水枪拖鞋……这些节日符号商品需求明确。
因为节日的商品需求基本就集中在那么一天,所以在打法上要更为紧凑。
确定有差异化的商品后,提前两三个月左右大量备货上架,一旦开卖,即使中途断货,也不建议继续补货了。
节日消费高峰通常集中在节前半个月,之后销量会快速下滑,加上旺季物流的不确定性,补货一旦滞销,像圣诞树、圣诞帽这类强节日属性商品,节后几乎无人问津,打折清仓都难。
妙手跨境
03
流量型产品
快进快出,动作要快
同行往往是最好的老师。
这句话也是做电商的至理箴言之一。
流量型产品,核心在于新奇、吸睛、价格亲民,能瞬间戳中用户兴趣点,撬动大量点击和互动,转化也不低。
比如创意手机壳、解压玩具、新奇实用小工具,都属于这一类,虽非刚需,但人人都可能想试试。
这类产品的选品思路比较简单粗暴,就是“抄”,但不是一成不变地抄,并且也要抄得快。
紧盯TikTok当地热榜视频,看哪些商品反复出现、销量趋势好、用户互动积极,脸书、YouTube等平台的热门内容也是重要参考。
还可以借助各类的数据选品工具,比如妙手ERP的TikTok热销功能,快速筛选出各品类近期的热销爆品,更加高效省事。
(妙手ERP - TikTok热销功能)
这类产品生命周期短,热度来得快去得快。所以在备货策略上必须谨慎。
先根据爆款视频形式二创内容,结合达人和广告投流测试市场反应,视数据情况,选择小批量多批次备货,或直接跨境发货,切忌一次性押注重仓。
妙手跨境
04
平稳型产品
慢工细活,稳字当头
平稳型产品一般指的是没有明显季节波动、需求稳定、复购率不错的商品,比如毛巾、垃圾袋、基础款宠物玩具等,一年四季都能卖,受市场风浪冲击小。
缺点是同质化严重,竞争太大,想在TikTok靠内容引爆难度比较大,而且这类产品本身缺乏爆点,需要在产品优化和内容呈现上持续下功夫。
建议在链接没有自然流量沉淀和转化验证前,别贸然备货,初期可以尝试无货源铺货,在同类产品中努力做出一点差异化(包装、组合、微小功能点)。
在测出有潜力的品后,再考虑围绕它搭配同主题的垂类商品,做精细化运营,提升整体动销和客单。
总结一下,各类不同属性产品的选品思路和打法不同,但底层逻辑基本是相通的。
测是前提:无论哪种类型,上量前必须测款(内容测试、小单测试),用数据说话。
小步快跑:初步出现效果后,优先考虑小批量、多批次备货或柔性供应链,控制风险。
巧用杠杆:善用TikTok达人营销和平台广告(投流),放大产品声量和转化。
及时抽身:尤其对季节、节日、流量型产品,在热度拐点出现前,果断决策,该撤就撤,不恋战。
选品不是玄学,而是对市场节奏、用户兴趣和平台特性的深度理解,不指望一波吃成胖子,稳扎稳打,该冲时冲,该撤时撤,才是比较符合现阶段内容电商的玩法。
目前,妙手旗下ERP产品已全面接入TikTok Shop各类店铺,为卖家高效运营赋能。
其中,妙手ERP支持接入TikTok Shop东南亚、美国等多个国家跨境及全托管店铺,EasyBoss ERP支持接入TikTok Shop东南亚本土店,GreatBoss ERP则支持接入TikTok Shop美区本土店。
以上产品均支持选品、搬运、刊登、定价、营销、订单、仓储、采购、物流等一站式店铺解决方案,有效助力卖家们提效增收,让TikTok Shop出海掘金之路更简单!